昨晨来到菜园,四周一片寂静。与霞步行到园中,只见老彭的凉棚已被铲平,幸好菜地仍在。噢!柠檬花树竟超常葱郁,树上果实累累、柠檬花盛开!霞说其味如同印度茉莉,浓得过分。我扑前嗅闻,感觉却不然。洁白的花儿散发的是一种独特淡雅的馨香味,加上柠檬香气,闻了叫人精神为之一振。真是各花入各眼了。柠檬花,为何叫我禁不住爱上它?
“柠檬是阿婆的味道,久久酸酸久久,...柠檬花开满树,穿着雨靴去采柠檬,把小孩都养大...”(摘自巴奈的一首客家歌《柠檬花》)
Sunday, October 31, 2010
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日本插花
上周六有幸到植物园聆听Yasuhito Sasaki 教授讲解日本插花技法。
日本花道具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圣德太子在飞鸟时代任推古天皇的摄政时,派遣小野妹子到隋建立邦交。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努力传入中国文化之际,也尽力于佛教的兴隆。他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插花,回到日本后,他在六角堂池坊积极传播,很快就把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了池坊流花道。
Sasaki 教授边示范边解说,看他信手拈来的自然素材不一会儿就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日本插花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插花中,表现出其精致细腻并富于内含的特点。曾在日本居住过的晴说插花艺术的内在思想是挺丰富的,如它采用了儒家思想把三个主体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隐含了庄子的崇尚自然,还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插花艺术追求自然美、线条美、色彩美、意境美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美等。作品所用的素材,以少胜多,了了数枝就可插成一件情趣盎然的作品。花器、花材、色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原则以求得整体上的自然统一。
平时插花供佛时,我只做简单的修剪排列,谈不上艺术。但对插花者而言,把花插入花器中,就要真正体现花的生命力,并生动地表现出其精神。Sasaki 教授一再强调插花艺术就是通过意境的表达,让人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一个有心的插花者他会比常人更重视周遭的一草一木,与其姿态和特质。因为他相信,所有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且有感情的。
插花,让一个人更接近自然。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牵母亲去散步
那天,我牵着母亲的手到附近的公园散步。
她一手拄着雨伞,一手紧握着我。
岁月催人老,她的双脚已不如以往灵便,
我耐心地以缓慢的速效与她同行。
我们来到了微斜的山坡。
我平时一个劲便可越过的山坡,却让母亲迟疑不前,
我耐心地鼓励她勇往前行。
靠着我的搀扶,她终于越过山坡、抵达平地。
我看见她嘴角微起。
母亲走没几步便累了,
我得牵着她到步道边的大石上歇息。
不时的驻足让我们有机会慢慢地欣赏四周美景。
原来园中有竹种如此繁多,
散生的、众生的、细长的、粗壮的、节间长、节间短的......
原来这园的前身是橡胶林,
到处都可见到的橡胶树,与满地爆开的果子......
原来园里的花卉也多得数不清,
星果木、龙船花、黄雏菊、旅人蕉......
我们开始闻到了花香,感到了微风,听到了鸟鸣。
原来,这公园是个近在咫尺、垂手可得的宝库。
原来,我们四周还藏着许许多多的原来。
原来,只要放慢脚步,拿出耐心,我们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噢,我错了,那天,是母亲牵着我去散步。
(后记:上个周末与母亲到公园散步时有感而发。)
她一手拄着雨伞,一手紧握着我。
岁月催人老,她的双脚已不如以往灵便,
我耐心地以缓慢的速效与她同行。
我们来到了微斜的山坡。
我平时一个劲便可越过的山坡,却让母亲迟疑不前,
我耐心地鼓励她勇往前行。
靠着我的搀扶,她终于越过山坡、抵达平地。
我看见她嘴角微起。
母亲走没几步便累了,
我得牵着她到步道边的大石上歇息。
不时的驻足让我们有机会慢慢地欣赏四周美景。
原来园中有竹种如此繁多,
散生的、众生的、细长的、粗壮的、节间长、节间短的......
原来这园的前身是橡胶林,
到处都可见到的橡胶树,与满地爆开的果子......
原来园里的花卉也多得数不清,
星果木、龙船花、黄雏菊、旅人蕉......
我们开始闻到了花香,感到了微风,听到了鸟鸣。
原来,这公园是个近在咫尺、垂手可得的宝库。
原来,我们四周还藏着许许多多的原来。
原来,只要放慢脚步,拿出耐心,我们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噢,我错了,那天,是母亲牵着我去散步。
(后记:上个周末与母亲到公园散步时有感而发。)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牛乳场自然区(一)
若不是沿林走道被阻,霞与我也不会有机会绕道而行,并发现了此区另一面的怡人美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路不通,再试另一路径,也别有一番景致。顺着这一带的山势走,似乎回到五六十年代富家后院,一路见到具有南洋庭院风格的花木以及独辟一角的植物棚架。半途中,坐在中国古典圆椅上歇息时,我们都没察觉给我们遮荫的大树竟然是年逾四十五的茉莉花树。要不是屋主好客,出来与我们打交道,并介绍此树,我们真的是遇泰山而不识。另一屋主也热情地邀我们进屋参观他的姜花。一排排的花形美丽优雅的姜花,每天清晨六时定引来不少艳鸟鸣于枝头。我与霞一边健行,一边静静地领略沿途风景、并看着雀鸟闲庭信步。
Saturday, October 2, 2010
菜园(十八)
上周末到菜园,正巧英、何和霞都在。大家欢叙一堂。只是说到土地局又要来动土一事,菜园的未来至今未卜,大家都感觉无奈。属于自然的土壤越来越匮乏,连这块平时少人问津的边缘角落如今似乎也难逃厄运。主张加速土地发展现代化的人,应挨一大板,连能给小市民快乐的自然空间也被剥夺。看来全面人工化将是未来的趋势。人类走歪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