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6, 2008

拟定台湾自然行

台湾自然行之细节如下:
时间: 5/12(星期五) - 10/12(星期三)
费用 : 大约S$750++(机票与住宿)
难度:*

行程包括:
1)台北(阳明山)
2)阿里山(从嘉义出发)
3)花莲(有机村/慈济总会)

我们将借宿于民宿,膳食自费。

Tuesday, July 22, 2008

岛的传灯

阿姨,欢迎你们到来,
别笑我叽喳多语,
喜欢在人群间钻来钻去,
往后要扛起重任,
现在就得学会搞好关系。

阿姨,让我和你们到树林去,
那里有阿公开垦的土地,
还有阿爸的童年回忆,
我的血液里流着勇气,
可以不惧艰辛,披荆斩棘。

阿姨,借我你手中的电筒,
我的不够亮,
等会儿我要为你们带路,
记得要紧握我的手,
跟着我一步步地走。

阿姨,我们家的榴莲一箩箩,
可以拿些回去,
但请你们把大粒的留下,
那是家人辛苦捡的,
谁也不许带走。

阿姨,阿坤家就在那里,
山坡太陡,我爬不上去。
我不能只在这里停留,
扶我一把,拉我上去,
或许,那里便是我建立睦邻的起步。

再见了,阿姨,让我再抱一抱你。
下次重游时,
别忘了有户人家,门永远为你开启,
在岛的一隅。

注:这月初到访乌敏岛时,我在林家第四代的一个小男孩身上看到了老村长的影子。

Sunday, July 20, 2008

雨树

参与居士林的亲情讲座,最大的收获就是能与久违的梁老师见一次面。老师导读《雨树》,与他以往的教学作风一样,讲述清晰严密、条理分明,叫人获益匪浅。以雨树作为思念家园与亲人的文学意象,这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雨树在这儿无处不有,是极其普遍的路边树。花季时期,粉红花海处处,让人感觉即飘逸又浪漫。通往樟宜机场的东海岸大道两旁也种满了一排排高大茂盛的雨树,我们不断的望着它离别相送、归来欢迎,无怪乎它也就溶入了我们的思念中。

Wednesday, July 9, 2008

你在寻找什么呢?(乌敏岛捡榴莲后记)

榴莲飘香的季节,
你在寻找什么呢?
在这硕果仅存的甘榜岛屿。
----------------------------------
夜幕低垂,钻进杂树葛藤缠绕的丛林,
举步难行。
摸黑探索榴莲的踪迹,
不断迷路。
循着被人踩踏过的途径,
寻寻觅觅。
----------------------------------
在果实累累、异香弥漫的树下,
等候掉落的声音,赶在野猪到来前收起,
忍着被蚊虫叮咬、蔓藤刺伤的疼痛,
扛着满袋的收获,款款而行。
----------------------------------
剥开坚硬的外壳,品尝苦尽甘来的滋味,
细细体会生活的真谛。
----------------------------------
你在寻找什么呢?
我用壳里掘出的灵魂,在生命册上留下了一笔童真的激情。
在这漫长沉静的夏夜里。

Monday, July 7, 2008

可敬的园丁

一位于英国留学的学妹在她的部落格中写到有缘与在伦敦探望儿子的老师会面之事。她来到海德公园,看到了一位慈祥老人的背影,与那无比亲切的老人的脸。当她提起老师的名字时,我愣住了。这名字是多么的熟悉。啊!他不就是那位叫人只要梦回南洋,便会忆起他无数的好的数学老师吗?

有人说心是偏的,再怎么装也掩盖不了我们的私心,即使是老师也一样。但在我眼里,这位老师却是与众不同的。他不只对任何学生一视同仁,在学习上,他对每一位学生一样要求严格。他虽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但这并没有使我们对他退避三尺。相反的,他处事公正、对教学认真尽责的态度让我们对他更起了敬意。

"我们是花朵,老师是园丁...如果说雕刻时光塑像的主工匠是我自己,那老师就是最初那个把我领到一摊工具前,指着眼前毫无形状的一堆新泥,对我说:“孩子,接下来就看你了。”的那位老人。"多么扣人心扉的话啊。还记得当时原本数学不好的我,再加上跟不上班进度的压力下,差点就对这科目失去了信心。想不到老师竟还选我当小组长,去教最差班的同学。我就一边教,一边请教在旁协助的老师。我的数学在他耐心的指导下终于在会考中得了优等。他,就是那么一个不吝于用行动来关怀学生的好老师。

永远忘不了您,我敬爱的黄绳益师。

又:据学妹说,老师已“彻底退休”,以后不会再去中国招生了。这次来伦敦看儿子后,便得准备迁移澳洲。老师终于能放下重担,好好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了。我为老师感到欣慰,同时也衷心祝愿老师往后的日子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