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3, 2008

裕廊公园



今早,我走在时间的长廊,回到小时候曾经住过的地方---达曼裕廊。趁着空气清新凉爽,先到裕廊公园走了一趟。近裕华园的地方已焕然一新,不但增添了不少现代设施,还栽种了许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庆幸的是整个公园并没有完全改头换面,好多地方还是和儿时的记忆一样。还记得念小学时,经常和同学到这里散步、聊天,与采集一些植物当科学样本。老师给我们灌输了科学知识,我们就到这里来实验证实。当时除了家里和学校外,这里似乎成了我们的第三个家。


沿着湖畔漫步,不久便传来了马达声。啊!打捞垃圾的船又来了。看着船只款款而行,这画面是多么的熟悉。捞手上的垃圾经常会引一大群的八哥和其他鸟类来啄食,我和同学小时候一见到打捞垃圾的船只到来,总爱跑到湖岸一边向船夫招手,一边喊着:“叔叔!您又给鸟儿送饭来了?!”船上的叔叔们也总是热情地和我们闲谈。再往前走,只见另一艘打捞垃圾的船已靠岸,岸边堆积了人们随手就丢的塑料瓶和袋子。我上前和船上清理垃圾的工人聊了起来。
“你不是本地人吧?”其中一位较年长的问。
“为什么这么问呢?”我纳闷。
“本地人就只会丢垃圾,一看到我们就走得远远的,嫌我们臭啊,哪还会走近我们,和我们谈话?”他的语气中带了点悲凉。
当我对他说明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时,他欣慰地笑了起来。我想起这个星期要教的一堂课---《如果没有他们-----家香不起来》,顿时感触良深。



公园里的鸟类仍然繁多,一路上邂逅的鸟儿便包括了八哥、噪鹃、太阳鸟、白胸翡翠、白领翡翠、赤胸拟啄木鸟,红颈绿鸠,卷尾,栗鸢等等。园中有些树还特别有鸟缘,满树都是鸟儿,叽里呱啦地聚集一堂。我打算拍个几张回去,站在树下良久,居然触动了一个跑步经过的人的善心,停下问我是否需要帮忙。哈!在这么清幽宁静的自然环境里,人们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离开公园后,便到对面的小贩中心打包云吞面回家。南星云吞面是老字号了,离开这个地方后,偶尔还是会想起它。值得回忆的事物不就是如此吗?它总会在你的脑海里烙下深刻的印记,或许一辈子也挥不去的。只是更换了厨手后,面已失去了原味。就是啊,很多叫你挂念的人或物,时间一久,或许要找也找不回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再过十年、二十年,偶尔蓦然回首时,此情此景还在不在?……

Saturday, March 22, 2008

姜林去来




昨早到姜林走了一趟。第一次尝到姜花茎的滋味。平时用的都是姜的根茎,把它拿来切片后炒菜煮汤。阿迪把红姜的叶子揪掉后,递了一根光秃秃、直挺挺的长茎给我。看来就像甘蔗一样,不过姜茎没有那么硬。 我握着白白的一根茎咬了一口,果然很脆,还带了点姜的辣味。由于没有糖份,开始吃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后来慢慢地咬下去,越吃就越有味。




陈叔的猫儿太可爱了!这只猫特别爱玩,天生活泼好动,而且总爱在我们的双脚间穿来穿去,非常粘人。我们到姜林去时,即便天气炎热,地势不好走,它还是跟了上来。跟它拍个特写要有耐性,因为它总是静不下来,唯有等它玩累了,侧躺在地上时,我才能从容地拍它一个慵懒姿态。珍说它这种躺法明显看出它是只不爱抓老鼠的懒猫。原来一般上猫都会趴在地上,背朝上,一察觉有老鼠出现,身体不必扭转便可轻易地扑过去捕捉。陈叔饲养它已有一段日子了,但至今仍无“名分”,主人还是“猫啊”“猫啊”的叫它。霞建议把陈叔和另两位友人的姓氏结合,从今开始这只猫便有了个名字-----“陈升朱”(与“成圣猪”谐音)。哈!

来返姜林时,沿途看到满地都是乳白色的榴莲花,看来捡榴莲的季节已不远矣!

Thursday, March 13, 2008

加亨有机稻米生态休闲农场(二)



是时候让自己放个假了。带着轻松的心情走了一趟绿色之旅,这次来到了加亨有机稻米生态休闲农场。一到入口处,进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刚插上新秧的稻田,一眼望去犹如柔软的绿色地毯,田里还有几只觅食的白鹭。农场主人谭先生非常健谈,让我们享用了丰富的有机餐后,他便一一地向我们介绍了其综合了稻米、水鸭、淡水鱼与浮萍等生态永续性的循环耕植法。这里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除了务农的基本设施外,还有一个面积庞大的莲花池,池上还提供了多元化的水上户外游戏。下午,骤雨虽然断断续续地下个不停,我们仍冒着细雨到农场后的树林寻幽探秘。这条路径太棒了,沿着清澈见底的小河一路走,到了尽头便是大水坝。一路上,两边绿林覆盖,虫叫鸟鸣,河水潺潺。回程时,一只普通翠鸟突地飞过,令我兴奋了一阵。接着,刚走出林道,一转弯,便发现在一间马来高脚屋旁的树上驻立了一只犀鸟,TS、芹、霞与我连忙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回到农场时,刚才的那两只白腹海鵰仍在空中盘旋着。与到访的自然爱好者闲聊一番后,我们便带着愉快的心情回返。

Sunday, March 2, 2008

自然杂记

前晚回家时见到武吉知马与武吉巴督沿路排开进行搜寻行动的军兵与红色军车,昨午与TS一组人健行时又在出口碰到站岗的武装兵士,感觉气氛异常紧张。两天所见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今早抵达菜园时又见辜加兵站守于健行道的入口处。哎,现在连自然区域也变得不太自然了。可霞却逗趣地说:“一整天有军方守护,菜园人从来没有感觉如此安全过呢!”

今早来了一群小孩,霞说他们是特地来看仔仔的。他们几乎每个周末都和父母到菜园来,每次都带了仔仔喜欢吃的骨头。而仔仔也不负众望,定时在周末从深林出来与疼爱它的人会面。这次护送它出来的是它的女儿,全身肤色与妈妈一样,只是狗毛飞扬,没有妈妈的光滑。大人与小孩都开心地与它们互动,可见仔仔一家子的魅力真的无法挡。

从AL那儿拿了一些薄荷与金不换回家泡茶,她与阿山还特地摘了一袋的菱角豆给我,我当然盛情难却啰。她的红生姜我仍用水耕法种植着,最近开始冒芽,下周应该可以衣锦还乡了。